猝死:隐藏在健康背后的”无声杀手”

一、触目惊心的现实

2023年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》显示,我国每年约54.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,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倒下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80%的猝死发生在看似健康的普通人群中,其中不乏中青年精英人士。

二、什么是猝死?

医学上定义为:猝死是一种突发的死亡现象,定义为无明显外因、外表看似健康的人突然发生的死亡。该现象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,但婴幼儿、运动员及有特定疾病史的人群为高危群体。猝死主要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,其中心源性猝死占比超过80%,主要由心脏器质性疾病或恶性心律失常导致;非心源性猝死约占20%,可能由呼吸系统疾病、脑血管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引发。猝死具有高病死率,尤其是院外猝死抢救成功率较低,心源性猝死主要病因包括:

1.冠心病(占70%):突发心肌梗死、恶性心律失常。

2.心肌病:如肥厚型心肌病、扩张型心肌病、心力衰竭。

3.离子通道病:Brugada综合征、长QT综合征等。

4.爆发性病毒心肌炎

三、这些预警信号千万别忽视!

猝死并非完全”猝不及防”,身体可能提前发出警报:
✔ 近期新发:胸闷/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、不明原因乏力
✔ 夜间惊醒:睡眠中突发呼吸困难、心悸
✔ 运动相关:运动中晕厥、运动后持续心悸
✔ 家族病史:直系亲属有猝死或遗传性心脏病史

四、黄金4分钟:每个人都该掌握的急救技能

1.立即识别:拍打无反应、呼吸停止或濒死喘息。

2.启动应急系统:同时呼叫120、获取AED。

3.高质量胸外按压:

位置:两乳头连线中点 深度:5-6cm 频率:100-120次/分钟。

4.AED使用:按语音提示操作,电击前确保所有人离开。

五、专业防护建议

作为心血管医生,我特别建议以下方式进行猝死风险评估:

体检项目:动态心电图(筛查隐匿性心律失常)、心脏超声(评估心功能与结构) 冠脉CTA(40岁以上或有危险因素者)。

生活方式干预:

避免”交感风暴”:连续熬夜+过量咖啡因+情绪激动。

运动安全:马拉松前需进行心肺运动试验。

控制”新三高”:同型半胱氨酸、脂蛋白a、尿酸。

六、给家人的特别提醒

建议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家庭:学习心肺复苏术(CPR)、家中常备硝酸甘油(注意避光保存,3个月更换)、智能手机设置紧急医疗信息(锁屏可查看病史)。

结语:

猝死的防治需要医患共同努力。如果您有相关疑虑,欢迎到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进一步评估。记住——心脏健康,从今天开始关注永远不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