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疸这个名字并不算直观,它来源于法语“jaunice”,意思就是“变黄”。它有时也被写作“icterus”,这个词的起源更不直观,来自一种古老的说法——人们曾认为看一只黄色的小鸟就能治愈黄疸,这听起来颇有些奇特。
顾名思义,黄疸的表现就是皮肤和眼睛出现黄色的色调。这种黄色是由一种叫做胆红素的化合物引起的。
胆红素是胆汁的重要成分,也是淤青变黄的原因。在它的代谢过程中,还会导致尿液呈黄色和粪便呈棕色。

既然胆红素是造成黄疸的“罪魁祸首”,那么了解它的来源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红细胞在寿命接近终点时(大约120天),会被单核吞噬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吞噬,这个系统又叫巨噬细胞系统,其中以脾脏的作用最大,但淋巴结的一部分也参与其中。
当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后,血红蛋白被分解为血红素和珠蛋白,珠蛋白会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。
血红素则分解为铁和原卟啉,原卟啉接着转化为非结合型胆红素(unconjugated bilirubin, UCB)。
非结合型胆红素是一种脂溶性形式,也就是说它不溶于水,因此有时也被称作间接胆红素。

血液中的白蛋白会与UCB结合,并把它运送到肝脏。在肝细胞内,UCB经由一种叫做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(uridine glucuronyl transferase, UGT)的酶作用,被转化为结合型胆红素,使其变成水溶性。
此时,结合型胆红素会被分泌到毛细胆管中,经由胆小管排入胆管,并储存在胆囊中作为胆汁的一部分。
当你吃东西(比如一个甜甜圈)时,胆囊会收缩,将胆汁和结合型胆红素通过总胆管排入小肠的十二指肠。在肠道内,结合型胆红素会被肠道微生物转化为尿胆原(urobilinogen, UBG)。
部分尿胆原会进一步还原为粪胆素(stercobilin),并随粪便排出,这是粪便呈棕色的主要原因。另一部分尿胆原会被重新吸收入血,其中一部分在体内自发氧化为尿胆素(urobilin),大部分会被送回肝脏,少部分则到达肾脏并随尿液排出,赋予尿液特有的黄色。这样一来,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就大致完整了。

但是,如果这一过程中某个环节受到破坏,比如肝细胞受损,无法完成胆红素的结合,或者肝细胞坏死后释放胆红素,就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,这可能表现为结合型胆红素升高、非结合型胆红素升高,或二者同时升高,从而引起皮肤和眼睛的黄染,也就是黄疸。https://wxa.wxs.qq.com/tmpl/oc/base_tmpl.html
通常来说,血清胆红素浓度大约升高到 2.5 mg/dL 或以上时,皮肤才会出现黄色。
黄疸最早的体征往往出现在眼睛的巩膜。巩膜组织中含有大量弹性蛋白,而弹性蛋白对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,能够优先与其结合,因此巩膜会比皮肤更早出现黄色染色。

正如前面所讲,胆红素代谢途径中有许多可能出问题的环节,因此导致黄疸的原因也可分为不同类型,具体取决于血液中升高的是非结合型胆红素(UCB)、结合型胆红素(CB),还是两者同时升高。
两类会导致非结合型胆红素升高并出现相似黄疸表现的疾病是:血管外溶血性贫血(extravascular hemolytic anemias),即红细胞过早被破坏;以及无效造血(ineffective hematopoiesis),即骨髓中红细胞发育异常,未成熟或畸形的细胞被巨噬细胞清除。
在这两种情况下,红细胞被过度分解,导致血液中非结合型胆红素(UCB)水平升高。肝细胞虽然能够将UCB转化为结合型胆红素(CB),但它们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,很容易被“压垮”。

举个假想的例子,如果某个肝细胞每分钟最多能结合10个UCB分子,但在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处理5个,那完全游刃有余。然而,如果身体突然加速破坏红细胞,每分钟产生15个UCB分子,那么肝细胞无法完全处理,多出来的5个UCB分子就会滞留在血液中,这是第一个问题。
同时,当肝细胞在极限运作时,生成的结合型胆红素被大量排入胆汁,这会增加形成胆色素结石的风险。
接着,这些结合型胆红素被送入十二指肠后,会转化为尿胆原,其中一部分会被肠道吸收,进入血液并氧化为尿胆素,最终随尿液排出,使尿液颜色变得更深。需要注意的是,非结合型胆红素因不溶于水,无法直接经尿液排泄。
前面提到的两种情况是体内产生了过多的UCB,而另一类情况则是肝细胞本身功能不佳,无法高效完成结合工作,因而导致胆红素代谢受阻。
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就是其中一种情况。新生儿的肝脏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(UGT)含量较低,导致将非结合型胆红素(UCB)转化为结合型胆红素的能力不足。
同时,出生后胎儿红细胞会被巨噬细胞大量清除,这一自然过程也会使UCB水平升高。
通常这种情况是正常的,会随着新生儿肝功能逐渐成熟而改善。但如果UCB水平升得过高,就会引发并发症。由于UCB具有脂溶性,它可能在大脑的基底节沉积,这种现象称为核黄疸,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
对此的治疗常用光疗。光疗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,使胆红素分子发生结构或构型上的改变,也就是说,胆红素吸收了光能后“变形”,这些新形态的胆红素更加易溶于水,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。这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无创的方法,可以帮助清除血液中过多的UCB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