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的炎症,其病因多样,主要包括某些药物、胃食管反流病等基础疾病、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、感染或放射线暴露等。

若患者主诉提示食管炎可能,首先需进行针对性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。患者通常主诉胸痛或上腹部不适,并伴有吞咽困难、吞咽疼痛等症状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及非意愿性体重减轻。

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口咽部异常,如牙釉质侵蚀、口臭、口腔念珠菌感染或溃疡等。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,应考虑食管炎可能,并进一步评估潜在病因。

我们先从药物性食管炎入手!此类患者通常会主诉症状始于服用某些口服药物后,尤其是四环素类、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和双膦酸盐类药物。多数患者往往在睡前服药,或服药时饮水过少甚至未饮水。
这些表现高度提示药物性食管炎,因此下一步应停用可疑药物。若患者症状在7天内缓解,即可确诊为药物性食管炎。
该病的治疗重点在于患者教育,包括指导患者服药时保持坐姿直立并用足量水送服。同时应建议患者在服药后保持直立位至少30分钟。

这里有个重要的临床要点需注意!若停药后症状仍未缓解,则需安排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(简称EGD)。内镜下可能发现食管黏膜局部糜烂或溃疡,甚至出血或狭窄等病变。结合病史和这些检查结果,同样可确诊药物性食管炎。除患者教育外,还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物进行治疗。

接下来我们探讨反流性食管炎!假设患者主诉烧心、反酸及口中有酸味,体格检查可能伴有牙釉质侵蚀或口臭。出现这些表现时,应怀疑反流性食管炎并安排胃镜检查及活检。典型内镜下可见黏膜浅表糜烂,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上皮脆弱易损。

接下来我们探讨反流性食管炎!假设患者主诉烧心、反酸及口中有酸味,体格检查可能伴有牙釉质侵蚀或口臭。出现这些表现时,应怀疑反流性食管炎并安排胃镜检查及活检。典型内镜下可见黏膜浅表糜烂,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上皮脆弱易损。

治疗方案包括抑酸药物(如质子泵抑制剂)及生活方式调整(如减重、抬高床头)。若确诊巴雷特食管,患者需定期接受胃镜筛查以监测腺癌变可能。

此外,这类患者可能需要外科会诊,评估是否需行内镜下消融术或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。内镜下消融术用于治疗胃内容物长期反流引起的癌前病变;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则是将胃顶部包裹在食管下段周围,形成人工防反流瓣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