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急诊科经常遇到一些年轻患者,他们捂着胸口,表情痛苦😣,急匆匆地冲进诊室。
“医生,我刚刚打球/健身/跑步突然胸口疼得厉害,喘不上气!”
这些患者往往年纪轻轻,平时身体倍儿棒,突然出现这种情况,自己和家人都吓得不轻。
其实,这种突发胸痛、胸闷、呼吸不畅的症状,很可能是“气胸”在作怪。

气胸,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却是急诊科的“常客”。尤其偏爱那些瘦高个儿的年轻人,别看它名字里带个“气”字,好像没什么大不了,但如果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让肺“瘪”掉,甚至危及生命🆘。
1、气胸是怎么回事,是指胸腔里有气吗?

正常情况下,人的胸腔是密闭的,没有气体,胸膜腔内为负压。当肺组织或胸壁出现破口,气体进入胸膜腔,打破了胸腔内的压力平衡,使胸腔内压力增高,就会压迫肺组织,导致肺萎缩,形成了气胸,从而影响了肺的气体交换。
2、气胸分哪几种?通常有哪些表现?
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,根据肺部是否存在基础病变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。还有一种不能忽视的第三类气胸那就是张力性气胸。
自发性气胸指的是在没有明显外部创伤的情况下,肺部组织破裂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,压迫肺组织,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。好发于年青人。
继发性气胸一般指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、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基础疾病演变所致,这些患者一般年龄比较大。
张力性气胸比较凶险,由于不断呼吸,可导致气体持续进入胸腔,造成胸腔内压力持续升高,循环、呼吸受到影响,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。
3、气胸好发于哪些人群?
瘦高体型的健康男性:此体型男性在青春发育期,肺组织往往 “跟不上” 快速的生长发育,易出现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,肺泡壁弹性较差,容易破裂形成气胸。
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:如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慢性肺结核、细支气管炎症等。
外伤患者:胸壁穿透伤(比如枪伤、刀伤等)、肋骨骨折等情形。
特殊患者人群:妊娠合并气胸、月经性气胸、新生儿并发气胸、机械通气患者。
4.如何预防气胸?
健康人群中,很难判断谁是高危患者。既往有过自发气胸病史的患者,需要避免剧烈运动,避免用力屏气;戒烟;对于瘦高体型的年轻人,需要更加注意预防气胸的发生。
对于发作过气胸患者,应当更加注意以上情况外,应注意以下几点:
1、在气胸恢复期1年内考虑推迟空中旅行,避免潜在风险。潜水会导致气胸复发,甚至出现张力性气胸,所以发作过气胸患者应禁止潜水。
2、如果在剧烈咳嗽或用力过猛之后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,要警惕自发性气胸的可能,及时到医院就诊,以免耽误治疗。
5、气胸的治疗方式有哪些?

气胸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症状和肺组织受压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。如果肺组织受压较轻,患者症状轻微,采取吸氧并密切观察的保守治疗。部分轻症患者可以自行改善。如果肺组织压缩严重,患者有明显的缺氧及心肺功能受损表现,则需要急诊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。

对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,经观察或置管引流处理后,建议进一步完善高分辨CT以明确病因。如果发现有明确的肺大泡等病变,或者引流后肺复张不良或者持续漏气者,建议手术治疗,以降低复发风险。
气胸不可怕,可怕的是忽视它!
如果你或身边的人,出现了胸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千万别硬扛!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,及时前往医院检查诊治,才是应对的关键之举。
关注肺部健康,远离气胸威胁,愿我们都能畅快呼吸,享受生活的每一天!